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净界法师文章(第8页)
【随机推荐】
【推荐】
不要低估无始劫来妄想的力量
有些人说,我们念佛就好,干啥要调伏呢?问题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很强大的...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儒道的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惭...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有一条路,只是有人在成...
佛法的力量不会消失掉,它会不断引导你
为什么佛陀敢施设方便?往下看就知道了,佛陀他非常有把握的。再看开权显实,...
人生虽苦,但也是积集资粮的好地方
业感缘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积极断恶修善的价值之外,另外还建立一种趋向涅...
智者大师的破魔方法
师初至佛陇,一日入坐,忽于后夜,大风拔木,雷震动山,诸魔鬼魅,一时俱现,...
佛陀是随时存在的,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
我们再看,《法华经》对果地的功德,佛陀讲到什么是佛。 当我们透过权实二法...
人生的快乐是跟因缘借来的
我们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较利根,知一切法,当体全空,非灭故空,生死涅槃,...
心中抓取的影像越多,临终越难离开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我...
不管发生什么事,莫向外求
整个一心三观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内观,就是安住清净心。从今天开始,不管发...
坚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动)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就没事的,五阴身心它...
修习净土的人常犯两个毛病
整个净土成败的关键,就是在发愿。我们心中都有很多的愿望,这些愿望对你的生...
了了分明,不取一相,如如不动
现在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我给大家听一个钟声,(请维那师敲个钟)铿。〝听到...
念佛为什么要兼修禅观
为什么念佛要兼修禅观?就是为了改变你的心态!因为你用攀缘心念阿弥陀佛,所...
菩提心所引生的出世间利益
我们看第二个,出世间的利益。 胜生无罪,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能现作一切有...
怎样让弥陀对我们的加持力达到最高
佛法的因缘观,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说:第一个,你自身的因缘,就是纵向的因缘...
为什么要你放下今生
问: 师父在课堂中提到,面对业力今生能够改变有限,应该...
往生净土要不要发菩提心
我们现在来反推一下。比方说你求生净土,却不发菩提心,那么你是什么心态?只...
顺逆皆方便,存乎一心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你现在桌面上有一个苹果。这个苹果的义相,我们说它...
菩萨如何成就利他菩提心
由施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正摄受。 由戒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不毁害。 ...
修行人有什么事情,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我们身为一个修行者,经常会注意自己内心的状态,很快你就知道内心当中,有二...
无分别智要如何修
我们来看窥基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无分别智怎么修呢?从闻思修所成的这种妙慧...
成佛路上的难行道与易行道
我们修习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完全仰仗内心的力量。也就是说,我们刚...
我们要在临终之前做好两件事情
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佛力加持。也就是说,一般的圣道...
吃肉是否容易刺激过去的业现前
问: 请问师父,以唯识的观点,现世还在吃肉的众生,是不...
今生可能是你无量生命里最美好的一次
阿赖耶识它是怎么样?它受熏,你每一次投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寿命,或者几天...
【推荐】
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问: 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净界法...
修行人要善用你的第六意识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个时候,彻底了然我们众生本具、诸佛...
我们怎样远离凡夫的妄想
在整个《楞严经》当中就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依一念心性而修行,整个修行还...
不小心受伤,是否也属于因果报应
问: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小心...
是什么力量让轮回相续的
业力是第六意识造作,果报是第八识释放。本来是独立的事件,那到底是什么把业...
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十业道诸位知道:身有三种...
阿赖耶识有漏种子的分类
影响种性的这些种子,种类是什么?什么东西会影响我们的种性?为什么他生出来...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我们再看看无漏的情况。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
色身会影响你的内心,内心也会影响色身
在大乘经典中,佛陀对吃肉呵责这么严重的很少,像《楞严经》的这样的,很少!...
为什么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我们平常当然理观不碍事修,理事圆融,你该拜忏还拜忏,该调伏粗重烦恼还调伏...
开玩笑的话说多了,以后你讲话没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师说法,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得果报的力量最强大的就是恶口,...
无量劫来造了那么多罪业,为何还能往生净土
我们是有罪,所以才来轮回,这是事实。但是有罪,有些人进步很快,有些人进步...
如法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呢
假设我们能如法地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呢?看经文: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
你内心不动,外面的世界便不会动
邪复成非: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
当淫欲心在活动时,你要回光返照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
为何世俗的快乐会带动生死轮回的痛苦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离苦得乐。为什...
在临终之前如何让罪业沉淀下来
假设我们不幸,我们今生已经把某一种罪业,不管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等...
从过去的妄想中走出来
佛法的功德是甚深广大,它不但有现世的安乐,它更重要是诠释一个来世的解脱。...
【推荐】
往生的人要把生死业力降到最低
净土宗要做两件事:第一个离开三界,第二个投生净土。投生到净土这一块,你可...
安住清净本性,破除自我设限
我们无量劫来,每一期的受生都不是很如意,每一个人成长过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
安住在无所得的心
我们再往下看什么是生灭的相状,什么是不生灭的本体。我们把它念一遍。 如是...
什么是念佛人的都摄六根
为什么念佛人要都摄六根呢?都摄六根不是都摄那个第一念的相状,不是说你眼睛...
念佛人要准备些什么事情
净土宗到底要准备些什么事情?简单讲一句话就够了:有志于往生的人,你必须要...
只要这个业还没有成熟,你就有机会
业当然它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它只是在酝酿当中,它还没有成熟,那这就是你的...
水滴式的修行方法
这个拜忏,你最好有一个相续的时间。你不要说拜一天,休息四五天,不要这样。...
【推荐】
为什么他念几句佛号就往生了
我们说了这么多道理,就是要你做这件事情:请你把愿力的成分提升,请你把业力...
往生的心态比念佛数目更重要
我们从一个业障凡夫来说,佛陀施设的教导是先有法门再讲心态,他是先为实施权...
修行是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道」送给你
其实修学是不能取代的。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道送给你,不可能! 所...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 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然...
念佛就打瞌睡,一定要先修忏悔
有些人一提起佛号就容易昏沉,对不对?他不念佛还不会昏沉,他一提佛号就昏沉...
开车做饭的时候,是提起佛号还是观照好
问: 师父慈悲!请问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中,...
观身不净是对欲望的强制压抑吗
问: 请问师父,在修止观的时候,如果观身不净是否打断了...
有三种「火」在干扰我们的生命
我们从因缘果报的角度來观察生命,发觉生命有很多的差別相:有些人现男众的身...
不持戒只修善,容易招感不清净果
又《业疏》云:若不持戒,得财施者,多贪不净,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故使来世...
「持戒」与「修善」的差别
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如果我们能够如法持戒、如法发愿,...
既然罪性本空,为什么还要忏悔
问:师父在课堂上,一再提到说罪性本空,同时也要我们站在...
一天至少要有1小时独处空闲
《广论》云:住所缘境心不散乱,善心一境性。 这个部分,止的体性,请大家看...
你的佛号不能都是在散乱心中念
我们不断地修习专住,首先产生心轻安。你的心会产生两种功德:第一个,明了。...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我们怎么把一个点状的佛号提升到一种片状的佛号,让你的心能够在佛号多安住?...
放纵淫欲,后果不堪设想
【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
行门宜专,解门宜广
我们中国佛教在二千多年的时间当中,的确是出了很多有修有证的高僧大德,如天...
犯淫戒与持不淫戒的果报
毁犯淫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生死炽然。二、障诸圣道。 持不淫戒果报...
五戒十善是学佛的第一班车
凡夫众生在整个十法界的缘起定位是什么呢?我们的定位就是一个罪障生死凡夫,...
善调身心,知所进退
第一个,从破恶的角度叫作擐甲精进。就是一般我们对于断恶,你看这个擐甲,这...
如果认为未来比较重要,那你应该学吃亏
我记得忏公师父在私底下对我们弘法的法师开示,他经常讲一个观念。他说一个菩...
内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样协调
问: 请问师父,那种安住跟平常生活怎么协调?我们安住力...
「不动念头」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这里所要诠释的观念,就是《楞严经》一再强调的一个观念: 不为物转,则能转...
我们的执着不同,就带动了不同的人生
从五蕴当中的执着,你可以把人分成三种人:第一种人是追求成败得失,这种人生...
拜88佛和拜阿弥陀佛是否有同等的作用
问: 请问师父,师父说忏悔业障要拜八十八佛,不过我们如...
能够调伏自己,就战胜了所有的外境
正修当中有一个偈颂,先看一个偈颂。 《行论》云:恶有情如空,非能尽降伏,...
人生的目标该如何设定
设定目标当中有二个内容:第一个是自利的功德,第二个是利他的功德。首先从菩...
有胸量的菩萨,才能招感广大的福德
初学菩萨他在修学善根,是有所不足的,因为时间有限,功德无量。以短暂的时间...
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从唯识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识所现跟唯识所住。首先我们看唯识所现: 这个唯识...
三界的果报都是不安稳的
桥陈那比丘先讲出一个譬喻说:世尊!这就好像是一个从事长远旅行的客人,他经...
遇到逆境你会用哪种思想去面对
这个思想,刚开始比较不坚固叫思想,当这个思想坚固了就叫...
培养临终的第二念
净土宗要培养临终的正念是什么意思?临终第二念的正念,正...
不能只欣求极乐,还要能厌离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养信愿,所以它是三资粮。信愿本来就是一种观慧。...
对治娑婆世界的爱取,这是成败的关键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点放在哪里?是业力还是执着?(学员答:执着)对啦,...
我们现在最大的盲点在哪里
我们现在最大的盲点在哪里?身为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我们花很多的时间去注意...
三种方式打开涅槃安乐之门
佛陀说有三种方式可以打开涅槃安乐之门: 第一种,就是我们刚开始透过布施、...
生为一个人,先求认命再求开创
佛法对生命的观察,是一种无量生命的观念。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佛陀对生命的描述...
同样一个东西,每个人产生的想法不同
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念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想法...
人生是果报跟造业交互的作用
唯识学解读人生,把人生分成两块:一个是果报的受用,一个是业力的造作。也就...
业障并不是障碍我们的关键
其实我们不能怪业力给我们痛苦,业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它把你的业力现出一个...
人生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
唯识学的建立,它告诉我们:其实整个人生的过程,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那...
依止无明烦恼来修学,都不能成就圣道
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在《楞严经》讲到两种根本:一个是生死的根本,一个是涅...
既知死后无情义,早把生前恩爱勾
你在娑婆世界所受的痛苦,毫无意义,对你的增上一点都没有帮助。就是说你受了...
你的佛号为什么没有力量
平时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无期;二、弥陀大愿,必定救拔;三、无常迅速,...
有人遇到鬼神障,应该怎样帮助她们
问: 师父慈悲!如果有很好的姐妹碰见鬼神,可是她又不知...
去市场买肉,该怎么做才如法
问: 师父慈悲,我这个问题还是刚才那个问题,因为没有及...
应该如何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问: 在五戒的大妄语中,佛陀严禁弟子宣说过人之法,请问...
善导大师的十段精彩法语开示
《般舟赞》,善导大师有十段法语的开示,也是同样在显示阿弥陀佛愿力慈悲救度...
为什么理观对净土行者甚为重要
问: 请问师父,何谓理观,为什么理观对净土的行者甚为重...
一心归命如何运用在生活中
问: 请问师父,何谓一心归命,我们修行净土的行者,要怎...
不管生命中发生什么,你观察你的心就可以了
前面我们讲到庚六识大圆通,识大圆通它的重点就是,不管我们生命当中发生什么...
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
什么是依他起性? 我们一个念头起来具足三性,你要正确的判断,什么是盗贼、...
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加持,但不能改变你的思想
诸位!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很大的加持,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情,阿弥陀佛不能...
每一种果报都经过三个阶段的变现
我们强调业力,我们也讲到果报,那么当果报变现的时候呢,在受用果报的时候它...
如果很在意你的未来,那你应该学吃亏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此发心求加持。 现在我...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
如何达到正念真如,在《楞严经》提出了两个法门:第一个破除外境的执取,这个...
哪八种过失会让我们不能生起智慧
我们来看看,要什么因缘会生起智慧。有些人不能生起智慧,这个地方我们哪些因...
三个方面检验是否已离开妄想
每一个因缘都可以修功德,不一定是在顺境才修学。逆境有逆境的修法,顺境有顺...
对来生的轮回有所期待,该怎么办
如果我现在已经养成一种对来生有所期待,怎么办?那我们看下面一段,我们要思...
打开生死痛苦之门
什么是痛苦之门呢?《楞严经》讲主要就是我们攀缘的心。我们向外攀缘,所以我...
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
你看我们现在都活在妄想,所以我们往生弄得自己非常没把握。我们一个人要往生...
【推荐】
外境都是你自己变现,自己去攀缘它的
蕅益大师的《相宗八要》里面提到:其实我们一念心性是离过绝非,因为它是离一...
【推荐】
颠倒凡夫如何得到临终的正念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化的。一般来说,我们有...
临终之时,阿弥陀佛抢先把我们带走
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
轮回真相与处理方法
众生有两种缘起。佛陀在大乘经典中,把我们生命的缘起分成两大块:一个是清净...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们的业力
在祖师大德的判教当中,把我们整个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安...
犯盗戒要有六种因缘
构成一个盗戒,要有六种因缘。前面根据《瑜伽师地论》把这个犯戒的因缘分成三...
「自赞毁他」与「说四众过」
这个口业我们解释一下。在菩萨戒是很重视口业,诸位!你打开菩萨戒,杀盗淫妄...
【推荐】
如何知道罪业已经忏悔干净
怎么知道我已经如法地忏悔干净了?这有判断方法,我们把它念一遍。 或觉心神...
楞严咒为一切诸佛之母,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持楞严咒: 向内开显真如,向外感通诸佛 欢喜、生善、破恶、入理从这里启动...
净土宗是他力还是自力呢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
把佛号定位成唯一的救拔者
一个净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说:当你念佛的时候,你对这个佛号一点感觉都...
妄想本来是空的,清净本来是有的
我们经常忘掉我们心是清净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牵着走。诸位!你看有些人一...
不要责怪妄想,要用佛法来引导它
十法界是怎么分立的?大家的心都是清净本然,都是具足万法,为什么开显出十法...
真如的心必须要离开三件事情
当我们能够在因地于妄念当中,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达到离三种相时...
临命终时无障碍该安立呢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起一些重大的烦恼贪瞋...
不是佛号有问题,而是你的心有问题
净土宗的修学是本尊相应的法门,就是说,我们临命终是仰仗弥陀本愿的摄受而往...
胎儿没成人形之前堕胎算犯杀戒吗
我们看真实的人乘,开始是五戒。这当中有两段:第一段正示...
吃肉,不只是跟众生结恶缘
这个不杀生我们再谈一下。《楞严经》不杀生的定义更广。诸...
留点福报在临终时用
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 我们前面花了大概两堂课...
带业往生,你不能带着重业
修净土宗,你要做两件事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
有五种情况会使所造的业变重
没有对治,简单说就是你一天过一天,没有目标,没有宗教信...
受戒后在心中会产生什么效果
我们受了戒以后,内心当中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内心当...
这些往生的众生寿命有多长呢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我们修...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含义
我们前面讲义大科,讲到五戒的法门。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如果...
执持名号有三个次第
一、执持名号:一句弥陀念诵听--专注力 二、一心不乱:十句成片三三四--...
莫失好时,若失好时则不可救
讲完信、愿、持名,佛陀为什么又讲今现在说法呢? 这个地方有一层意思:为了...
持戒跟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这是讲到声闻跟菩萨以外的天人众,这个...
烦恼的根源来自于颠倒
佛法的因缘观,主要就是苦、集、灭、道,有杂染的因果、有清净的因果。清净的...
怎样避免罪业的增长强大
贯通三世,强者先牵 前面是讲到业力的生起,这以下讲到业力慢慢增长广大。为...
信愿与持名之间的关系
这个信、愿、持名是本经的修学纲要,一个人能够往生净土,其实是有三种资粮:...
如何判断妄想是善是恶
问: 请问法师,既然我们都是妄想妄念,我怎么知道哪个是...
净土宗怎样才能做到随念往生
随念往生这是我们净土宗最期待的,就是说,我们今生造了善业,也造了罪业,但...
为何有时修善反而痛苦会加剧呢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吃素,身体不好,就怪罪...
站在本来就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
安住真如 这一点最重要了!修行人先求安住,才有资格谈调伏的问题: 真妄不...
色阴的本质是清净的佛性
在五阴当中最粗显的就是我们的色身。色在佛法当中叫做质碍,它有固定的形状,...
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净土资粮
问: 如果说身口意念佛号,但都不能打住妄想,这样带有妄...
我们如何消灭心中的颠倒
前文我们讲到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生命的本质就是把我们过去...
如果你想拼往生,就要把你的后路切断
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 暇满当中主要有两个:第...
修行错误比没有修行更糟糕
佛陀出世之前,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他们也都发心很圆满,出家求出生死。也就...
死亡到来之前,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
佛号虽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临终的时候,是否能保持心不贪恋,意不颠倒,...
「不随妄转」对念佛人很重要
你应该怎样训练你自己不要老是被外境所转,不是等到临命终才不被外境所转。我...
每天早上盥洗后就做这两件事
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
把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第一段讲 静中修 。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或者是早课,...
【推荐】
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坏空
世间所有,若根身,若世界,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别业所感,皆有成坏,皆不...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
宗喀巴大师要我们修无常观,分三个次第: 第一个思惟今生决定要死。 你告诉...
欣求极乐的两个修观方法
怎么欣求极乐呢? 思惟依正庄严,成就内心的安乐;思惟诸善聚会,成就内心的...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净土宗是大乘法门,当然也应该要修大悲。 大悲心的...
【推荐】
不向此身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我们把前面的念佛的止跟观作一个总结。偈颂一是偏重在观照力,偈颂二是偏重在...
有因无缘苦果不生,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圆瑛老法师在十习因这段文,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大家要注意── 他说:...
攀缘善法,本身也是一种轮回性
大乘佛法的修学,有两个重点:首先,我们刚开始是成就一种善业力;其次,再提...
出离心之思暇满难得
所以我们透过死亡的无常,每一生的死亡到来都把我们生命破坏了,使令我们生命...
至诚恳切的心,启动了咒语的力量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
往生的关键在你的心理素质
这一点当然古人讲了很多,就是说,要往生你必须感应道交。我们是怎么跟佛陀感...
一句弥陀念诵听
刚开始先偏重点状的专注,怎么专注呢?一句弥陀念诵听,就是说,我们这个佛号...
造善成就安乐的果报,造恶成就痛苦的果报
我们看古代圣贤的教诲,有很多道理是相同的── 比方说:子路,子路这个人是...
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圆顿
佛陀施设教法,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好比我们今天要过河,河的彼岸是我们...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
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
不服不食众生肉,是人真解脱者
你去吃众生的身体,还有它的部分,什么叫部分呢?那个皮啦、毛啦、牛奶等等,...
净土宗最怕就是你抗拒
如果从《弥陀要解》的标准来看,念佛人临终的时候,他不是马上提起佛号,不是...
遇到事情,先观察自己很重要
觉察的智慧是内观的,跟别人没关系。就是不管你遇到什么事情,第一件事情先观...
【推荐】
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
佛陀在经典上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众生的依止处有四个饮食是非常重要...
从妄想中走出来
怎么走出妄想呢?大智慧的佛陀,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个,他让我们看看我...
以什么样的心态听法,能得到最大利益
宗喀巴大师讲一个偈颂说: 佛非水洗众生罪, 亦非手拔有情苦; 非将己德移...
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会伤害你
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伤害你,只有一个人会伤害你,是你自己在伤害你自己。 ...
佛教的两种忏悔方法
当我们在修习忏悔的时候,有一个偈颂值得我们注意,在《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上...
小妄语的过失与持戒功德
我们看持犯得失,先看犯戒的过失。 毁犯妄语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多...
你所听闻的佛法没有一句是白费的
《贤愚经》中讲到佛在世之时,有一个大富长者,叫须达长者,在佛陀教法的修学...
每天忏悔罪业,罪业的念头是不是又会数数熏习
问: 请问法师,法师一直在讲重罪问题,必须至少忏一年,见好相为止。那么如...
改变外在的环境,不如改造我们的心念
从离苦得乐的一种心愿,推动我们去修学佛法。离苦得乐这样的因素在佛法当中有...
什么样的菩提心不容易退
在《大乘起信论》讲到这个菩提心(整个大乘佛法的根本思想是菩提心),诸位受...
偶尔也要检查一下你的梦境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当然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但是有时候,你也要偶尔检查...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
诸位要知道持名,印光大师在文钞对「一心归命,通身靠倒」讲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你跟着妄想走,如何能感应道交呢
念一句佛号可以灭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那我们如何念一句佛号来帮我们灭除业障...
我们要对佛号生起决定的信愿
念佛之说,何自来乎?非金口所宣,明载简册,今日众生,何由而知十万亿刹之外...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
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
为什么有生死轮回?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本来是清净本然,我们内心当...
【推荐】
谁能保证临终时不会有人来刺激你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赚了很多钱,晚年的时候也学佛,就买一个...
用心灵的力量来引导你的生命
基本上佛教把众生分二类:一个叫觉悟的众生,一个叫颠倒的众生。觉悟的众生我...
知道他心中的愿望,才能够应机说法
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
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就成功了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内涵当中,不管你是修什么宗派,都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你...
我们看人生,要把今生当一个过客
我们讲到一种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没有错误,生命的本质是把我们过去的业力如...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四种摄受
在经典上说,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的,要能够保持菩提心不...
【推荐】
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事情
佛号是一个广大的无量光无量寿,但是问题是,是谁去念这句佛号是很重要。 你...
佛的光明随时在我们身边
我再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一篇故事的隔一篇,讲到张师姐。这个张师姐她以...
了解自己,看清内心的相貌
在《楞严经》里面,修假观,第一个,先了解自己,你这个人的优点在哪里、缺点...
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此念佛法门的妙用在于,五方轮转避免了止于一点时容易昏沉,安住大地、十句成...
承受果报时要无所住
相由心生(过去现在)承受果报(应无所住);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
突破障碍,超越自我,舞出生命
引生修学的动力,就是所谓的精进。有些人刚开始学佛是很精进,但是慢慢的,行...
上一页
第8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太虚大师
阿弥陀佛
吉祥
本源法师
佛七
圣严法师
蕅益大师
超度
禅修法门
业力
梦参老和尚
拜佛
嗔恨怨恨
人生感悟
鸠摩罗什
普贤行愿品
忍辱
佛法入门
皈依
佛弟子文库 http://w.fjwk.org/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